這是團隊籃球,最後的巔峰吧。
從05年的活塞五虎,到14年的平民馬刺,那時候的聯盟,雖然已經進入巨星抱團的時代,但是依靠出色體系打造下的團隊籃球,仍會時不時捧起總冠軍獎盃,直到15年東部決賽,隨著分區第一老鷹被騎士橫掃,團隊籃球也如同舊時代「陋習」一般,被世人徹底遺棄在垃圾桶裡。
接下來,咱們就聊聊,這支僅巔峰1年,就被迫解散的頂級強隊。
2013年休賽期,Mike Budenholzer受邀,成為老鷹的主帥,第2個賽季,他就把這支上不上,下不下的中游球隊,打造成一支取得60勝22負的頂級強隊,力壓當時的騎士,高居東部第一,得承認,追隨Popovich近20年的Budenholzer,真是把老爺子的看家本領都學來了。
儘管當時的老鷹,並沒有超級巨星,但依靠強大的攻防體系,Budenholzer仍然將這支全是草根的球隊,調教成訓練有素,紀律性強,攻防兼備的鐵軍。
內線Horford+Millsap,2人都是技術性的選手,不僅能投射,也能組織策應,單兵防守能力也許沒那麼出色,可協防能力卻是一流;
鋒線DeMarre Carroll,當時聯盟有名的3D球員,能以接近4成的命中率,投中120記三分球;
後場的Teague和Korver,一個擅長持球組織,一個擅長無球投籃,球風非常互補;
在這5人嫺熟的配合下,老鷹也展翅高飛,刷新不少NBA歷史紀錄,比如單月17勝0負,還有首發5人全部入選月最佳等等,2015年全明星賽上,除了Carroll之外,其他4人宣佈入選,在當時看來,他們非常有希望成為又一個「活塞五虎」,成為又一個靠團隊籃球奪冠的球隊,可結果呢?
前兩輪,老鷹未受太大的阻礙,先後4:2淘汰籃網和巫師,但在東部決賽的舞臺上,他們卻被騎士剃了個禿頭,值得一提的是,那輪系列賽,騎士缺少Love,Irving也因傷只打了2場,三巨頭只剩下一個LeBron James,可即便如此,老鷹還是敗了,並且輸的非常徹底,他們讓James交出一份場均接近三雙的成績單,30.3分,11.個籃板,9.3次助攻。
虎頭蛇尾的結束後,外界也看清楚團隊籃球的未來,在關鍵時刻,你總是需要有人站出來扛起責任,例如活塞的Billups,馬刺的Tony Parker,或者是Ginóbili,他們的團隊籃球背後的隱藏核心,關鍵之所在,而老鷹,他們空有一副皮囊,卻無這般靈魂人物的存在,加之巨星模式的成功,要遠比團隊籃球容易模仿和複製,漸漸地,人們也就放棄了這種平均主義的打法。
至于老鷹五虎,分崩離析後的他們,一個個的隕落,Horford和Millsap還好,畢竟塞爾蒂克和金塊的體系,跟Budenholzer差不多,而Carroll,Korver和Teague則沒那麼好運了,尤其是Teague,他從去年開始就打不上主力了,上賽季隨公鹿奪冠後,便銷聲匿跡,至今沒找到工作。